索引号: 113706810042748269/2007-00004 成文日期: 2007-12-05
发布机构: 龙口市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报告全文
2008年龙口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日期: 2007- 12- 05 15: 07 访问次数: 字号:[ ]


——2007年12月5日在龙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龙口市市长  董希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2003年以来的五年,是进入新世纪龙口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全市人民意气风发、满怀豪情地向着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进的五年;是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龙口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本届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奋发进取,拼搏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顺利启动了“十一五”规划,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五年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面对经济转轨时期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人为本,富民强市,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预计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年均增长21.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是2002年的4倍,年均增长3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是前五年投资总量的6.5倍,年均增长35%。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第16位、全省第2位;在烟台市经济工作考核中,连续五年位居第一;2006年,被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五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各级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64:31。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10户,冷风库、气调库总库容达到30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80亿元,是2002年的1.9倍。实施了高精度铝板带箔、万吨挤压机等一批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由13%提高到32%。预计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润10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6倍和3.6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22%和36%。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五年累计合同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亿美元,分别是前五年的5.9倍和3.4倍;累计实际利用内资165亿元。预计2007年,全市外贸出口7.6亿美元,年均增长35%。实施了经济开发区整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台湾工业园先后获得批准成立。企业上市取得新进展,山东金锋皮革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融资5.5亿元;南山铝业获准发行新股7亿股,南山纺织股票年内在英国挂牌上市。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4840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万户,分别是2002年的2倍和1.2倍。

——五年来,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统筹发展迈出崭新步伐。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80亿元,先后实施了港口扩建、新区建设、园区开发、威乌高速、大莱龙铁路、县乡公路改造,以及引黄调水、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重点基础设施和便民利民项目,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大框架已全面拉开。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600万吨,是2002年的4.2倍。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增加到3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44%提高到55%;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6万吨,是2002年的1.8倍;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31公里,比2002年净增806公里;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达到2万户。深入开展了创城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面加大了绿化工作力度,新增绿化面积1380万平方米。实施了以“五通双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五年累计完成镇村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

——五年来,民生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建立了市场就业机制,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1.2%以内。建立起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五年征缴各类社会保险费23亿元,发放社会保险待遇15亿元。农村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从2004年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市以上财政累计补贴资金4100万元,为农民报销医药费5200多万元。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书本费。从2003年开始,对经济薄弱村进行财政补助。提高了农村养老、五保供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成了新一轮敬老院改扩建。对近万名低保对象实施了保障,五年发放低保金2200万元。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组织爱心捐款4700万元,受益群众达3万多人。2007年,预计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55亿元,人均储蓄达到2.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比2002年增加3080元。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科教兴龙”战略深入实施,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完善了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日益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诚信龙口”建设取得实效,“平安龙口”建设深入推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各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文明城和平安城进入省级先进行列。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土地、环保、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残疾人、老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史志档案、金融保险、通信邮政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07年是承前启后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新一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一个前移”、“两个走在前面”、“三个第一”的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重点和“八突破、八落实”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三查三比三看”活动,思想高度统一,力量高度凝聚,开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2007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可比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8%。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制定招商政策和考核办法,开展项目集中招商、集中观摩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全市上下想项目、议项目、引项目、上项目的氛围空前浓厚,形成了抓项目、调结构、促发展、增后劲的良好发展局面。集中力量推进了13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培植了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新亮点,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个,过5亿元的5个,过亿元的21个。今年,预计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八突破、八落实”目标取得积极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倾力培植六大产业,整合效应进一步显现。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突破城建、加工制造、临港、农村、旅游、服务六大产业。截至目前,六大产业进展良好、成效显著,累计实施重点项目84个,一批重点工程、重点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港口建设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个,有3个项目已经竣工;临港、加工制造产业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有23个已经投产或部分投产。2007年,全市六大产业项目建设投入24亿元,35个城建、农村、三产、旅游重点项目已全面启动。

三是全面推进企业再造,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高度重视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深入落实“企业再造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全力支持和帮助各类企业快速膨胀、做大做强。预计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78亿元,重点骨干企业投资占全市总量的59%;列入“12522销售目标”的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幅达到20.6%,高出全市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列入“225511税收目标”的企业利润平均增幅达到22%,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年内,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6户,总数达到106户。

四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镇域板块加速隆起。以体制创新和机制理顺为契机,积极引导各镇街高点定位、加压奋进、打造亮点、竞相发展,镇域经济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预计年内,镇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8%、89%和92%;实现镇级财政收入12.7亿元;投资额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入17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6%。

五是强化生态龙口建设,环境友好初见成效。把大绿化作为建设生态龙口的主抓手,全面推进境内绿化、环境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卫生水平全面提高。年内,全市实施完成林苑等大绿化工程17个,实施矫家河综合治理、电厂脱硫等重点治污工程13个,累计完成投入3.9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40万平方米。目前,省级园林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取得申报资格,国家节水城创建扎实推进。着力推进节能减排,预计今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1%,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5%和7%。

六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落实市委发展、稳定“双推进”,服务、考核“双强化”的总要求,全市上下形成了“发展比能力、稳定赛本领、服务看素质、考核分高低”的工作氛围。信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效能,转变职能,改变作风,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0多件,政协提案600多件,党员代表议题50件。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令人鼓舞。回顾五年来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龙口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龙口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 得益于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埋头苦干。在这里,我代表市十五届人民政府,向为龙口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龙部队、驻龙单位的同志们,向所有来龙的投资者和劳动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卓有成效地做好政府工作,开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必须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创新思维,始终保持拼搏向上、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城乡要素,统筹资源环境,统筹经济社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和谐的理念引领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本民生,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充分调动起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以辨证的思维指导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办法,集中精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靠重点工作的率先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必须以务实的作风保障发展,注重从龙口实际出发,摸实情、讲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不折不扣抓落实。上述这些经验,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深刻总结,也是政府工作的宝贵财富,集中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智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大力弘扬。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很大;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不够平衡,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下更大的气力;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恳请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目标和2008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按照“一个前移”、“两个走在前面”、“三个第一”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六”总体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为主线,集中精力推进“八突破、八落实”,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和因素,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把项目建设作为落实“一二三四五六”总体思路和“八突破、八落实”的总抓手,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全面落实节约资源能源的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更加重视保护环境,搞好生态系统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发展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2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6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森林覆盖率达到53%。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积极研发关键技术和终端产品,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加快由投资驱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变,努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向突出特色、膨胀规模转变,加快膨胀汽车零部件、铝制品、纺织皮革、化工建材、食品五大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培植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能源、船舶修造、加工贸易五大临港工业集群,全面推进“企业再造”,五年内80%以上的域内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地方性工商税收和销售收入均翻一番。

三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按照“三城布局、一轴展开、山海呼应、组团发展”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龙口长远发展、体现龙口城市特色、关乎民生大计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全面加快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城市建设进程。到2012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4%。

四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着重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深化财税、社保、投资等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继续扩大开放,高水平、高质量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到2012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亿美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内资73亿元,年均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7亿美元,年均增长18%。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推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进平安龙口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大环境。从2008年开始,政府每年对全市7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进行补贴;到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和8.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下。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年,做好各方面工作至关重要。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6%和10%;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具体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深入推行市级领导包片、包镇、包重点项目制度和项目法人、项目引介单位责任制,对重点项目一抓到底,全程服务,零障碍推进,努力形成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的项目建设格局。要突出“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华商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规模大、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组成专门班子,集中精力靠上去抓跟踪、促引进。年内,确保引进5000万元的项目10个,1亿元的5个,3亿元的3个,5亿元的2个,10亿元的1个以上。要拓展招商领域。重点围绕六大产业和“八突破、八落实”,抓招商、上项目,形成项目与产业集聚膨胀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年内,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实际引进内资增长15%以上。

(二)加快发展城建产业,着力提升城市功能。要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按照“发掘新区优势,突破中心城区”的思路,高起点抓好新区建设。年内,投资2700万元,打通府北一路西段,争取12月底前完成道路建设;投资2.9亿元,加快府东居民小区建设步伐;同时,启动府西居民小区建设;投资1.2亿元,启动一中新校建设,力争当年开工面积达到50%;抓好诸高炉小学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要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合上级抓好引黄调水和龙烟铁路龙口段建设;完成滨海大道建设工程,争取7月份龙口境内通车;努力争取疏港高速及连接线开工建设;加大投入力度,6月底前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程;抓好第二垃圾处理场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年内,两城区新增电厂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6000户。要高标准抓好城区绿化。按照突出绿带和特点的要求,着力打造具有龙口特色的生态“紫薇城”。年内,投入7500万元,重点抓好府西二路、府北一路、南山路、通海路、264省道(南山路至通海路)、港城大道(南山路至沿河西路)绿化改造,启动新区生态绿地和府东二路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的档次和水平。要继续开展创城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总抓手,加大对市场、城中村、城市出入口、“五小”行业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规范整治力度,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年内,卫生城力争通过国家暗访;园林城力争达到国家级申报条件;节水城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三)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产业,构筑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大力培植产业集群。加快膨胀壮大汽车零部件、铝制品、纺织皮革、化工建材、食品等五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40万吨铝板带等1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加工制造业向突出特色、集聚规模转变。年内,完成技改投入80亿元;五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7%和68%以上。全力抓好骨干企业发展。深入落实“企业再造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业热情,着力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加大集约投入和有效投入,实现更高质量、更快速度、更深层次的发展。年内,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6户,累计达到410户;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户,累计达到120户。推进自主创新。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研发机构,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年内,新增烟台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各1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6个。突出抓好节能减排。抬高项目的环保节能门槛,加大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的监管和技改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年内,完成2处电厂的脱硫工程,关停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调整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出口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引导企业利用好人民币升值等机遇,着力扩大紧缺资源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年内,全市外贸出口增长17%。

(四)做大做强临港产业,着力加快“以港兴市”步伐。投入9亿元,突出抓好龙口港10万吨级泊位等7个续建工程;继续推进30万方保税罐区项目,启动合瑞达罐区等新建项目;年内,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增长20%以上。全力推进海洋模块工程、龙口船厂造船、改性沥青等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年内,引进亿元以上临港产业项目5个以上,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临港工业投入8亿元。

(五)统筹发展农村产业,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年内,投资4000万元,突出抓好15个健康养殖、绿色种植项目建设;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确保全市无重大疫情发生;投资2.8亿元,完成12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新增冷风库、气调库容量1万吨。全面推进大绿化工程。按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规模绿化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打造以国家园林城市为核心的大绿化格局,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年内,改造完成19条道路、11条河道绿化,抓好山区绿化、林地集中方造林、重点部位和村镇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净化、硬化、亮化水平为重点,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年内,各村全部完成村内主要大街的硬化,有条件的村全部实现硬化亮化。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推进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和活动室建设,抓好“农家书屋”工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发农村专业网,为60个村建设特色信息网站;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逐步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500万元,抓好兰高镇中低产田改造等7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2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年内,新培育典型示范村30个。

(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加快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和保护开发,构筑特色鲜明的旅游新格局,扩大龙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年内,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4亿元。启动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充分利用海洋、森林、湿地三大资源优势,本着错位互补、差异化经营的思路,用3年时间,完成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建设,实现滨海休闲度假的新突破。2008年,先期启动核心区主干道和湿地公园、徐福苑建设工程,拉起核心区建设的框架。推进丁氏庄园保护性开发。本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举的原则,全面实施丁氏庄园的保护性开发。年内,完成小姐楼修复和文物陈列馆建设,启动丁氏庄园核心区保护建设。搞好南山大旅游开发。重点抓好南山欢乐世界、水上乐园等主题公园的建设,填补周边旅游资源的空白。

(七)繁荣发展服务产业,着力提升三产发展层次。做大做强商贸流通经济。抓好利群商贸城等重点商贸设施建设,力争全市新增商贸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以月亮湾商贸步行街、松风苑文化休闲特色街等6条特色街为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商贸街区。年内,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加大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骨干市场的支持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年内,主要市场入驻率保持在95%以上。依托骨干企业,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年内力争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50个,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大对胜通、海达、道恩等骨干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进一步膨胀规模,提升水平;鼓励各类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

(八)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化亲民、爱民、为民的施政理念,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科技兴龙步伐,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认真开展职业病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纵向合作试点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快镇卫生院改造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三大基本国策,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完成地方史志编修初稿,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统筹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档案等各项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年内,市财政投入1.7亿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扶持就业的各项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以内。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完善提升“五位一体”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生育保险;尽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制度,将低保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和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资金由市级以上财政负担,实现应保尽保。免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和课本费;继续对经济薄弱村进行补助,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切实关爱弱势群体,继续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积极发展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认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切实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狠抓食品、药品以及危险化学品的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文化、流通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促销、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保持物价平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努力建设“平安龙口”。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上访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及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坚决杜绝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发展压力,我们将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为目标,着力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公信力和执行力,以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切实肩负起引领发展、续写辉煌的历史重任。

一是勤勉创业,努力建设实干型政府。我们将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始终保持困难面前不退缩、机遇面前不懈怠的创业激情,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瞄准更高目标争位次,创新工作机制,支持实干者,保护创业者,弘扬先进者,惩戒无为者,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逐级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二是关注民生,努力建设为民型政府。牢记执政为民宗旨,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向社会事业发展倾斜,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群众生产生活倾斜。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冷暖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困难作为第一重点,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了解百姓的所思所盼,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使政府工作更多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关注市民的公共利益,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是创新体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积极创新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理顺各类职能设置、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不断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继续办好市长公开电话和企业投诉热线,切实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从根本上增强政府决策的执行力。

四是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不断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复议工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高度重视并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党员代表议题办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凡是事关群众利益的行政行为,都要通过重大决策调研、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公示听证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和专家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各项决策科学准确,公开透明。

五是公正无私,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牢固树立公权公用理念,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工作,认真开展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既要问绩问效,更要问廉问责,促进廉政勤政。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造就一支廉洁自律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龙口已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前景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龙口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有为,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努力做好未来五年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城市而努力奋斗!

 

解读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