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集聚激发活力 以人才加快自主创新

发布日期:2023- 03- 30 14: 14      浏览量:

字号:

3月29日,龙口市党政考察团来到赴广东观摩学习的第五站东莞,分别观摩了华为南方工厂、松山湖基地和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湖智谷以及东莞市规划展览馆,学习其在智能制造、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绿色工厂、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第五站:东莞市

基本概况

东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中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产业集聚

以更优服务 实现政企双赢

一条生产线64米长,只需员工3人;全自动化率达到95%,其中华为自主研发产品达到80%;54秒即生产一台WIFI6路由器,码垛机器人将托盘上的6箱产品自动托运到产品区。

在华为南方工厂生产车间,考察团成员被华为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之路深深感染。提起华为,无人不晓。华为的今天,走的是一条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之路。而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为华为提供了发展的坚强后盾。

华为与东莞结缘于2005年。三年后,华为在莞建立负责供应链的南方基地;2014年,在松山湖基地开建终端总部……华为与东莞的合作愈发深度,政企实现双赢。

据介绍,华为的到来,引领了东莞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而东莞也为华为提供了良好营商环境,双方互动更加活跃:华为抢滩新兴产业蓝海,东莞也在加快构建全新产业生态,推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速源头创新改变产业基因,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

更多的互动还体现在人才招引层面。华为先后在东莞投资建设了华为机器、华为终端、华为小镇、华为云数据中心等项目,为东莞引进聚集各类高端人才超过5万人。

松山湖畔,环境优美。松山湖基地又名溪流背坡村,形象再现了接地气的自然环境。考察团成员乘坐5.6公里长的有轨电车体验了华为松山湖基地内景,红色的车身在一片片绿色中格外醒目。下车后走在其中,欧洲经典建筑风格的12个建筑组团,将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布鲁日等12个欧洲城市复制到了这里,令人耳目一新。据华为烟威总经理汪瑞杰介绍,华为注重员工关怀,让大家在青山绿水中得到放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群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华为在智能家居、运动健康等产业领域全新布局,东莞将一如既往地担当华为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步好棋落地,产生集聚效应。随着华为入驻松山湖,引来众多合作伙伴,一批现代服务企业加快入驻,目前已有大疆、京东、生益科技等19家上市企业。在实现产业链上下互通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来此扎根,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招才引智

全力搭巢引凤 促成果转化

东莞市大朗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里,有一个我国迄今为止已建成的、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个装置让中国成为继英国、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4个拥有脉冲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简称CSNS)是国家“十一五”立项、“十二五”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研究平台,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建,是全球四个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之一。通过多轮开放运行,共完成国内外科研与工业界的课题200多个,装置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多项成果。

散裂中心源项目运行红红火火,东莞就势而为,规划建设了53.3平方公里的东莞中子科学城,启动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建设论证,打造世界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

建设过程中,东莞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CSNS及其相关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来周边落地,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东莞市政府与中科院高能所合作共建了“东莞市高能前沿技术应用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高能所和东阳光集团合作推动的中子俘获治疗癌症项目(BNCT)已经签署了协议,将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国内首台BNCT设备在东莞产业化。

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接续展开。中国散裂中子源已顺利实现高效稳定运行,考虑到中子测量技术与同步辐射技术的互补性,东莞市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积极推动在散裂中子源周边规划建设南方光源。

参观完中国散裂中子源,考察团来到与之毗邻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致力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一个实验室,凝聚了一大批专家和高端人才。实验室由东莞市政府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引来众多中国顶尖专家。成立两年来,实验室总人数超过720人,引进10位两院院士、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及18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等国际会议22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重大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0项,总经费约2.4亿元;与东莞塘厦镇共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试孵化园区,与中国航发集团共建联合工程中心,与钱学森实验室共建太空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城市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 科学规划引领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上,城市规划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参观位于东莞旗峰路西北侧的东莞市规划展览馆,考察团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东莞在城市规划上的“利民便民”之举。

东莞市规划展览馆占地面积3.46公顷,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被绿色笼罩,看似一个“相貌平平”的建筑而已。但走进展馆,听着介绍,看着展板,感受到其内在的“含金量”:它不仅是国内首个水下规划馆建筑、国内首个以园区概念策划设计的规划馆和国内最大的且首个运用航拍三维倾斜摄影技术呈现移动式地幕数字沙盘的规划馆,更是一个集城市休闲公园、低碳术展示、城市形象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益展示综合体。

规划展览馆共分两层,负一层为主展示区,分为序厅、“莞•城之印迹”“莞•城之智慧”“莞•城之家园”和“莞•城之未来”五大主题展区,负二层为全景模型区。展览馆以“规划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采取差异化的理念定位、全新的叙事方式、翔实的内容资料、先进的展示手段,突出了市域重点区域和亲民特点,从规划视角打造一个东莞规划公益性展览空间。

除了形象化、智能化展示城市建设和人文风貌外,展览馆突出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管是参观者还是普通市民,都可以到中央休息区休息休闲,到书吧里翻看几页书,到室外水边散步、赏景,心情会更好。

一个展览馆,打造成了公益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城市空间,来一趟,收获多多,群众能不满意?!

多年来,东莞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开展了《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东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东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东莞市工业保护线专项规划》《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东莞市区慢行交通专项规划》等多个专题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地区规划编制工作。其中,《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绘就了东莞20年的发展规划,集中展现了“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记者手记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一条龙”服务,在服务中促进合作深化,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东莞加快产业集聚尝到的“甜头”。

华为看中东莞,并能持续合作,除了基本条件外,更是与东莞从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和产业技术迭代升级上谋大势谋长远分不开。真心服务,让企业在合作中感受到诚心诚意和重视支持,才能引得来、留得住,而非“千呼万唤招进来”,承诺好的服务“丢一边、忘脑后”,如此,让人心寒。合作岂能长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落户东莞,搭建起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研究平台,就是筑巢引凤、平台聚才,不失为一个招才引智的“高招”。东莞又善作善成,借势做大产学研一体化的“蛋糕”。有了人才,有了人才集聚,才能更好地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东莞不谋一时、谋长远,在规划中就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注入其中,为民、利民、便民,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最终也会赢得百姓的欢心与认可。

记者 刘启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