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春和景明的三月,不少市民到野外踏青赏花,然而一些市民在游览的同时,也盯上了刚刚冒头的野菜。更有甚者,趁着晚上没人的时候,到农户大棚里“挖”起了野菜,着实让人有些想不通。
进入三月以来,不管是公园还是小区外,再到路边沟、野地里,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遮阳帽、拿着小铲子、提着塑料袋,动作娴熟的埋头苦干,走进一看才知道,他们在挖野菜。
对此,有园区挂出了警示牌,有的小区贴出了警示语,提醒市民有些地方打过农药,禁止挖野菜,可是总有人视而不见。
除了在园区和野外挖野菜的,这几天还出现了到人家大棚里“挖”野菜的,而且还是趁没人的时候,这个性质就有点不一样了。
昨天,网友“热闹”给记者留言说,3月21日晚上下班之前,她给自家大棚全面喷洒了除草剂。可回到家里之后,她通过大棚里的监控发现,自家大棚进去了几个陌生人,而且是掀开大棚侧面的网进去的。“地里才打完除草剂,他们进去肯定是挖菜和偷菜,这要是吃完中毒救不过来可怎么办?而且这伙人还是开车来的,你说偷点菜就算了,这要是吃出病来可咋整?”该网友看见之后紧忙往大棚那边赶,可是当她赶到,这群人早已消失不见,而地里的蔬菜和野菜也少了一部分。
第二天,网友“热闹”告诉记者,她把大棚外面挂了一个“当天打过农药”的牌子,可是当天晚上还是有人进去“挖”野菜,这让她有些无奈。
而对于公园已提示植物喷洒农药时,一位市民表示,她并不相信园区会打农药,认为这是“吓唬”挖野菜市民的方式,“即使真打了农药,回去多洗几遍就没问题。”另一位挖荠菜的市民则直接表示质疑,“我天天过来散步,根本没看到打药。”
记者采访了几名在野外挖菜的市民,他们普遍认为,市面上销售的野菜多是大棚种植的,而公园内的野菜是自然生长的,因此口感更好,纯天然、无公害。他们认为,食用这些野菜有清热去火的功效。
野菜真的比日常食用的蔬菜更有营养吗?
据了解,过去大家挖野菜是为了果腹,当下大家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蔬菜,觉得“审美疲劳”,想找回记忆中野菜的鲜美味儿。事实上,目前受大家欢迎、富含营养价值的野菜已经商业化了,比如蒲公英和荠菜,已经实现人工种植,大家可以在市场买到“野菜”,其营养与自然界中生长的并无二致。
记者 李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