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政办字〔2020〕14号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口市关于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 08- 25 16: 04      浏览量:

字号:

市直有关部门、烟台市属以上驻龙有关单位:

      《龙口市关于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实施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8月25日


 

龙口市关于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18〕3号)和《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鲁教职发〔2018〕1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我市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峰,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部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系统设计区域内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同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整体契合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为龙口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落实、有效突破。逐一研究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细致、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工作任务抓紧抓实,尽快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现有效突破。

——坚持全面对接、提升能力。全方位、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行业企业需求,做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坚持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和“职业教育+”理念,兼容并蓄,放眼国内外引进优质资源;校校、校企、校地协同,延伸服务网络,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校、跨行业、跨区域共建共享,办出特色、办成一流。

——坚持改革创新、打造品牌。坚持对标全国顶尖、全省一流职业教育,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突破束缚,以问题为导向,着重针对难点痛点堵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制定前瞻性强、务实好用的政策措施。积极创建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打造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品牌。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认真组织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加强职业学校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健全组织体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和促进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

(二)优化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布局。强化市级统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产业需求、人力资源规划、人口结构和生源数量,确定职业学校规模、职普比例和专业设置等,引导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确保职普比达到1:1左右。办好龙口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强化技能大赛的导引功能和练兵功效,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高职业技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对在各级技能比赛中获奖师生和学校予以表彰,对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校,按获奖数量给予每个项目5万元奖励,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校,按获奖数量分别给予每个项目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支持职业学校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渠道,探索社会培训创新模式,为龙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技能人才。以做好山东省职教高考提质增量工作为引领目标,提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人员的比例,促使城乡新增和现有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三)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龙口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转型、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结合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和侧重方向,科学规划与龙口市重点产业对应的专业、专业点及学生数量。烟台电子工业学校围绕新工科发展方向,集中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两大专业群,围绕华为-龙口城市智能体和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网络营销专业。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校立足职教高考新形势,打造职教高考强校,重点发展计算机、商贸、机械、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十二个专业,保持全省领先优势,争创全国一流职教名校。同时,以服务裕龙岛石化产业项目建设为宗旨,重点做好南山职业技术学校化工专业招生工作,增强人才蓄备能力。围绕乡村振兴,鼓励各职业学校开设农林、养老、家政、现代农业等人才紧缺专业,确保与区域经济、行业产业结构实现完全对接。

(四)强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等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同步推进产教融合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课程,共享共建实训基地等,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措施,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  

(五)建立健全区域实训基地建设体系。积极推动烟台电子工业学校实训楼建设,投资6000万元建成一所集理实一体化、情景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场所,以满足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争取建设能够满足职业学校教学需要的具有共享性、企业化管理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企业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

(六)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职业教育教研工作,鼓励支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研员,形成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教研员队伍,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招聘数量、师生比、“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等年度目标,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学校招聘自主权,落实新进专业专任教师需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通过直接考察方式招聘业界优秀人才的规定,支持学校引进首席技师、齐鲁工匠、技术能手、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加强课题研究层次和水平,支持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校探索推行“主讲+助教”授课管理模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能力。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长效交流制度,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教学名师,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2022年各职业学校平均达到80%以上。

(七)改革用人机制,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制定具体措施,由职业学校在限额内自主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在岗位、用人计划、招考标准和内容及程序、人才招聘等方面实行事后备案。推进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制定具体措施,落实省定绩效工资标准、将学校相关收入结余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的具体办法。制定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具体措施。落实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等规定。落实职业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拨付财政经费。

(八)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导职业学校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明确培训规模和收入目标,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支持龙口市高级技工学校全面做好以安全生产培训为重点的社会培训工作,落实职业培训职责,积极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落实职业学校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培训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原总量基础上及时核增所需绩效工资总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允许职业学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

(九)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通过中外合作、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提升我市职业学校办学层次,实现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支持烟台电子工业学校依托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学习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考试运行模式,与易北中德教育、烟台国际合作集团探讨引进德国、日本职教模式,开展深层次联合办学。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高校或知名企业到本地办学。服务企业“走出去”,支持本地职业学校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支持海外中资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适应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烟台电子工业学校巩固扩大与潍坊职业学院联办三二连读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运用、学前教育专业,积极争取与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探讨联办经贸专业三二连读。支持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校巩固扩大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三二连读机电技术运用、客户信息服务、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十)多渠道强化经费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行业、企业、个人、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能力建设多元投资机制,明确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省地共建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吸引社会力量经费总投入、生均拨款、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等目标。支持职业学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奖补政策,按时足额拨付中职学校生均拨款。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整体谋划提升市域内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争取所有职业学校2022年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以上标准。

(十一)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在全社会形成支持、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机制保障

(十二)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教体、发改、工信、财政、人社、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教育和体育局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十三)加强对部门履行职业教育发展职责的督导。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和指导制度,加强对相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力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落实好政府和行业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附件:1.龙口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2.龙口市工作任务清单


附件1

龙口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一、规模与布局

指  标

最终规模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

1:1

1:1

1:1

1:1

1:1

中职学校数量(所)

3

3

3

3

3

其中,综合性学校数量(所)

3

3

3

3

3

中职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人)

3197

2686

2907

3089

3197

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人)

9590

8058

8721

9267

9590

招收学生数(人)

3240

2917

3270

3220

3240

毕业学生数(人)

2917

2283

2623

2674

2917

其中,本地就业率(%)

89.18%

85.05%

89.09%

89.13%

89.18%


二、专业布局

产  业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开设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开设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开设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开设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合计


19

8058


18

8721


18

9267


18

9590

新一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

1

2022

计算机应用

1

2088

计算机应用

1

2080

计算机应用

1

2120

高端装备

1.机电技术应用

2.数控技术应用

3.汽车运用与维修

4.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4

2385

1.机电技术应用

2.汽车运用与维修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3

2366

1.机电技术应用

2.汽车运用与维修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3

2363

1.机电技术应用

2.汽车运用与维修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3

2270

医养健康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1

423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1

386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1

315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1

300

高端化工

化学工艺

1

109

化学工艺

1

164

化学工艺

1

212

化学工艺

1

240

文化创意

1.戏剧表演

2.建筑装饰

3.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4.音乐

5.美术设计与制作

5

842

1.戏剧表演

2.建筑装饰

3.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4.音乐

5.美术设计与制作

5

930

1.戏剧表演

2.建筑装饰

3.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4.音乐

5.美术设计与制作

5

1094

1.戏剧表演

2.建筑装饰

3.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4.音乐

5.美术设计与制作

5

1146

精品旅游

1.旅游服务与管理

2.商务韩语

2

466

旅游服务与管理

1

544

旅游服务与管理

1

586

旅游服务与管理

1

600

现代金融服务

1.会计电算化

2.电子商务

3.客户信息服务

3

1366

1.会计电算化

2.电子商务

3.客户信息服务

3

1773

1.会计电算化

2.电子商务

3.客户信息服务

3

2135

1.会计电算化

2.电子商务

3.客户信息服务

3

2403

其他

1.学前教育

2.幼儿教育

3.运动训练

4.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4

445

1.学前教育

2.幼儿教育

3.运动训练

4.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4

470

1.学前教育

2.幼儿教育

3.运动训练

4.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4

482

1.学前教育

2.幼儿教育

3.运动训练

4.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4

511

三、教师队伍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专业教师数(人)

358

378

398

409

职业院校招聘教师数(人)

353

384

415

424

其中,招聘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数

22

27

32

37

其中,招聘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

32

47

64

77

中职学生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

13.93:1

13.88:1

13.8:1

13.75:1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数/专业课教师总数)

76.73%

76.80%

78.5%

80%

职业院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人)

13

17

22

28

备注:1.中职学校生师比为全市(区)平均数。

2.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包括首席技师、齐鲁工匠、技术能手、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

四、实训基地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校内实训基地(个)

11

11

11

11

校内实训基地工位数(个)

4423

4698

5000

5340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工位数(个)

0.69

0.70

0.72

0.75

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仪器总值(万元)

6577

6906

7269

7619

校内生均实习实训设备仪器值(万元)

0.89

0.80

0.78

0.76

备注: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统筹考虑全市(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情况,避免重复建设。

五、经费投入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万元)

13147

13272

13397

13577

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

1.30%

1.32%

1.35%

1.38%

中职教育吸引社会力量经费总投入(万元)

1558

1657

1780

1857

中职财政投入总额(万元)

13147

13272

13397

13577

中职生均拨款(万元)

0.3654

0.37

0.38

0.39

备注:中职生均拨款为全市(区)平均数。

六、社会培训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培训规模(人日)

2465

2600

2750

2900

培训规模与全日制在校生比例

1.45:1

1.41:1

1.45:1

1.46:1

培训到款额(万元)

109

116

123

130

附件2

龙口市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政    策    内    容

责  任  部  门

1

将履行职业教育职责的评价结果作为对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落实政府和行业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和体育局

2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出台相关文件。

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和体育局

3

落实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政策,逐步提高公办中职学校生均拨款。

市财政局

4

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确保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到2022年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以上。

市教育和体育局、市财政局

5

以直接考察方式招聘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研究出台文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

6

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拨付财政经费。

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

7

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中,享受同等待遇政策。

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8

落实公办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费,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问题,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对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研究出台相关文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

9

加强职业教育教研工作,鼓励支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研员,形成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教研员队伍,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

市教育和体育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