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商业

发布日期:2018- 07- 17 09: 12      浏览量:

字号:

历史上黄县幅员辽阔。唐朝以前,胶东半岛没有蓬莱、栖霞和招远县。其地域均属于黄县。其时,蓬莱仙岛及其海市蜃楼均属黄县范畴。不仅如此,而且物阜民丰。

历史上,黄县就是丝绸之乡。据传黄县是因轩辕黄帝在此长期活动而得名。境内的黄山、黄水河、黄城阳、黄河营也皆由此而得名。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就是黄县。嫘祖有个儿子叫“意”,得姓昌。新莽时,改黄县为意母县,就源于此。嫘祖是中国养蚕的鼻祖,史有“嫘祖始养蚕”之说。龙口市作为嫘祖的故乡,自然就是养蚕缫丝乃至丝绸的发祥地。《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由此可知,夏代以前,龙口一带大量出产食盐、细葛布和多种鱼虾;这里的先人已开始种植山桑,养蚕缫丝。秦汉时期,龙口市境内有个(读若简)国,国都设在今北马镇古现村一带,后来又改为县。《说文解字》注:“,布。出东莱”。地,就是由出产布而名闻天下。

《尚书·禹贡》中:“莱人作牧”是说这里的管理者是莱人。而莱()字乃象形字,禾首来身。《新编说文解字》注:“莱甲骨文作(),象形字。①本义:麦”。望文生义,“莱人”就是懂得种植小麦技术的人。由此观之,夏朝以前,龙口这一地区就开始种植小麦。从《尚书·禹贡》的记载看,龙口市在夏朝前后,就已是一个鱼米之乡。

龙口市历史上曾是陶瓷之乡。从唐家、乾山和邵家几处古代遗址出土的文物看,早在5300多年前,这里就开始烧制陶器,包括墨陶和黑陶。2002年4月,荣乌高速龙口段施工中,在位于黄山馆镇毗邻的北马镇埠下王家村西又发现了一处汉代白陶窑遗址。由此证明,最迟在汉代,龙口市境内就已开始烧制白陶。汉代曾在黄县西部(今黄山馆一带)设立徐乡侯国。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这里出产的高岭土。高岭土是一种矿物质,亦称“光粉”“白土”,今称“砂粉子”。这种物质是很好的制陶原料。除此之外,它还是洗涤剂和漂白粉。古代没有肥皂、洗涤剂和漂白粉,因而,砂粉子被广泛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仍有沿用。而作为制陶原料和添加剂,应用至今。1973年,开采量还在300万斤左右。对于“光粉”,史书上多有记载,清朝的时候,每年还征收其税。税目:“甲字库本色光粉”。

山东半岛的先民历史上称为夷人。从六书造字的角度看,夷人有两大发明。一是发明了弓箭。《说文解字》注:“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夷是会意字,由“大”和“弓”组成。二是发明了铁。铁()也是会意字,由“金”和“夷”组成。六书造字始于商代,而商代国都建于今龙口市归城的莱国,其疆域囊括整个山东半岛。龙口一带先民的历史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龙口市历史上是青铜和铁的冶炼之乡。从清朝末年以来,龙口境内便有青铜器次第出土。截至目前,已先后出土400多件。其中属商代青铜器两件。1969年在归城遗址出土的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两件重要文物,一件名“启卣”;另一件名“启尊”。铭文中有周昭王十六年莱国国君随周昭王南征楚国的记载。1989年启卣和启尊被调往国家博物馆,国家考古界专家确定其为周昭王时期断代标准器,国家一级文物。龙口出土的青铜器之多,在胶东半岛各县市中首屈一指,被考古学家称为“胶东半岛青铜器的摇篮”;从青铜器的做工看,其精美程度多属上乘。历史上龙口市便是名符其实的青铜器铸造之乡,由此可证。龙口市还是冶铁之乡。据春秋时期齐国的叔夷钟铭文记载,齐国灭掉莱子国后,齐灵王为了表彰功臣叔夷,赏给他城池、县邑及莱夷造铁奴4000人,莱仆350家,并赐予佐正卿官职。由造铁工人的数量看,当年莱子国的冶铁规模是相当大的。上世纪60年代,冶基村村民在城东取土时,发现了一处古代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铁矿渣和灰炭混合物。其中还有熔化铁的颗粒。今日,龙口市北部沿海还有几个村名,都与冶炼有关。诸如:冶基,冶基鞠、吕、卞等。

历史上龙口市造船业也极为发达。据《登州古港史》记载,在胶东半岛北部荣成湾发掘出一只保存完整的独木舟,其沉船年代距今已达5000余年,由此可以证明山东半岛北部(包括龙口市)航海活动具有久远的历史。而在今长岛县大黑山岛出土的木板船残船、残桨碎片和南长山岛(大黑山和南长山唐代以前均属于黄县)浅海打捞出来的古代石锚,其原物制作年代也均在4000多年以前。考古证明,龙口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拥有较高水平的造船技术。周初,箕子率5000名商朝遗民由黄河营古港北上辽西;秦代,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及五谷百工远航东渡日本,也是由此启航。特别是徐福东渡,人员众多、队伍庞大,且属远涉重洋,因而需要一批大而坚的船只。而这些船只无疑大都就地取材,造诸本地。龙口自古盛产木材,史书曾有“登州八属,惟黄产木”之记载。龙口地区造船历史之久、技术之高、能力之巨,由此可证。

丰富的物产,除了满足本地人需要外,还销售外地,于是有了最初的商人。相继出现了盐商、鱼商、陶商、礼器商、兵器商、农具商、布商、木材商、光粉商,等等。除了本地商人外,外地商人也纷至沓来,运来他乡物产,带去本地土产。史书曾有“管子治齐,通鱼盐之利于东莱”的记载。

龙口市濒临渤海,得天独厚的舟楫之利,促进了当地与外地乃至外国的商业贸易。徐福东渡,首开中日韩海上贸易之先河。历史上龙口市的黄河营等沿海港口,一直是中国对日本、朝鲜进行贸易与往来的重要口岸。日本早期遣隋使团和遣唐使团来华的北路航线,登陆地点就是选择在黄县沿海口岸,日本称这条航线为“新罗道”。这条航线是从日本大阪出发,到北九州的大津浦,经壹岐岛、对马岛到达朝鲜济州岛,然后沿朝鲜半岛西海岸航行。由此,或从朝鲜半岛瓮津半岛附近海面西渡黄渤海抵达黄县沿海口岸,或继续沿朝鲜半岛海岸北上航行,在鸭绿江口折转向南,从辽东半岛南端驶往庙岛群岛抵达黄县沿海口岸,而后再由陆路,去当时的国都(隋代在洛阳,唐代在长安)。隋代,日本国曾派遣4批使团由新罗道到达中国。唐代,共派遣18批遣唐使团到中国。其中有7批是由新罗道到中国的。有据可查的从公元630年到669年,日本共派出7批遣唐使团。其中,有4批是由新罗道来中国的,5批是由黄县沿海返回日本的。

黄河营等沿海天然港口的充分利用,为当地的贸易提供了方便,商人的频繁来往,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给人民带来了利益,百姓由此殷富。史书上对黄县有这样的记载:“……自东徂西弥望皆膏田,加以林木森蔚,俨然一富庶乡。美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