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布日期:2018- 07- 12 10: 22      浏览量:

字号:

  2010年10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首次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龙口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龙口市“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了《龙口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意见》。据统计,到2010年,全市拥有成规模的企业有山东中际电工机械有限公司、龙口丛林中德车体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恒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烟台龙口安德利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烟台阿波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7家,主营业务收入达44.52亿元。其中6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最高的山东中际电工机械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亿元。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以原有企业为基础,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抓住并用好山东省实施“三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突出作用,通过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促其快速突破,加速崛起。
  1.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坚持科技引领,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人才开发与培养工程,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2.发展目标
  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增长30%;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增长1.06倍。其中,牵头部门自主引进域外项目1个,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入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10户,其中过10亿元的3户,过20亿元的2户;建立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2个。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工业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5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12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实施“1235”工程:到“十二五”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户,过50亿元的企业2户,过20亿元的企业3户,过5亿元的企业5户以上。“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以上。5年内围绕项目支撑和产业基地建设,打造3—4个年产值超50亿的产业、产品集群,新增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0处,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坚持膨胀扩张和引进新上两条主线,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3.发展重点
  1)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铝合金新材料、改性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争取在共性基础材料、装备用关键结构材料领域实现突破,打造胶东半岛技术含量高、规模优势强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功能材料方面,围绕功能材料的制造、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应用、功能材料的低成本化、功能材料制品的应用示范等方面,突破关键技术,提高产业化水平。
  铝合金新材料方面,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龙口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为依托,组建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开发航空航天用铝合金蒙皮材料、舰船用铝合金板带材料及泡沫铝等高端产品,进一步增加高端产品品种。
  改性塑料方面,依托道恩集团,以IT产业耐蚀材料、汽车专用材料及家用电器材料为重点,研发节能环保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制品,加快万吨级热塑性弹性体(TPV)及500吨级氢化丁腈橡胶的产业化开发,深度开发新一代TPV系列产品,研制TPO系列材料及制品,提高改性塑料产业化水平,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建成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



  2)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积极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积极研发推广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合理扩大地热资源利用领域,加快建设符合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工业用热、热水供应等项目,大力发展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软件等地热应用产品。开发推广一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设备。大力推进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在先进环保技术与产品领域、赤泥治理和回收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新能源方面,规模化有序开发风能资源,争取风力发电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打造东南部山区风力发电基地,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以上。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依托振龙生化集团与中石化合作的燃料乙醇项目,加快生物能源基地建设,聚集一批规模较大、品牌知名的新能源企业。
  节能环保方面,推进龙矿集团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打造煤、电、油整体产业链条;推进LED新光源项目建设,实现节能环保项目新突破;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空气污染防治及核、电磁辐射安全防护等先进环保技术、设备和耗材,加快发展报废汽车综合利用技术,支持黄金尾矿、赤泥、油页岩等综合利用,鼓励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应用和设备制造,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进程。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高端智能装备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提高大型成套装备生产能力,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升级。重点围绕环渤海经济区的重型高端装备集聚区建设,在轨道交通运输装备上重点突破多功能轻质车体配套材料设计与制备,发展大型薄壁宽幅中空铝合金挤压型材加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在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重点的成套生产线、复杂机电系统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等方面实现突破。
  依托中际电工装备、凯祥等公司,以节能、高效、提高加工精度为重点,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电机用定子绕组自动生产线、数控车铣复合机床、计算机控制多功能果蔬加工设备。依托南山、丛林等企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积极配套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依托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带动自升式钻井船、船用发动机及零部件、高档游艇制造等项目跟进发展,发展主导特色产品,完善产品配套体系,培育和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及特种船舶制造示范区。



  4)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提升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环境,实现生物技术药物重大项目突破和产业化。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医药发展经验,培育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新增长点。充分发挥本市现有优势,培育和引进高产、优质、抗逆海水养殖新品种(系),培育壮大海洋生物育种、海水养殖、海产品深加工及销售产业链,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和企业。
  生物方面,依托恒源生物,开展酶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研究,加快复合微生物菌系列产品、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聚天门冬氨酸系列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产业化;依托安德利果汁等企业,加快发酵新技术在酿造业、食品饮料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发新型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尽快在国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依托百佳水产,加快推进海洋生物育种产业,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研发,逐步形成产业化。
  新医药方面,依托阿波罗生物科技公司开展脂质体纳米包埋、活性物提取等技术研究,加快口服胰岛素、神经节苷脂等产品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



  5)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
  鼓励重点企业抓住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充分发挥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较多、产品种类较全的优势,推进产品技术升级,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发展战略,将其逐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鼓励本土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项目加大投资力度。以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依托,完善产业环境,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近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为我市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拓展空间。



  4.推进措施
  1)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
  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引导资金,采取项目补助的方式,重点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和高成长性企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创新及产业化,经国家或省认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等。同时要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预算内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补助资金;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2)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引导企业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制先进实用技术,开发新产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在科研开发、专利授权、成果转化、企业重组、制度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
  3)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深入实施“三个引进”战略,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招商计划,提升与中央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水平,着力引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龙头型、基地型、综合性项目,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高集约发展水平。重点引进建立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等总部经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我市布局。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4)推进基地和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链条
  以龙口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为基础,坚持纵深发展、横向拓展,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建设全国一流、具有适度超前研发能力的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启动道恩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快速集聚一批新材料企业和项目入驻,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研究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高新区低碳工业园、兰高生物产业园等规划建设的可行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迅速膨胀创造条件。
  5)打造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持
  鼓励各投资主体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面向海内外加大引进力度,积极开展与相关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培训、咨询、指导等形式,多渠道引才、聚才、用才。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到人才集中的大城市特别是中央企业、500强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有针对性地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